選前兩個禮拜,我把一年多前買的這本書看了一下。作者是美國的經濟學家,這本書他以經濟學的角度,也就是政治經濟學來解釋選民的非理性。嚴格來說,他其實是提出一個新的理論 : 理性的非理性 (Rational irrationality)
之前看政治相關書籍大概還能看懂,但加上經濟學就難多了,所以有些地方也沒辦法了解通透,大概把重點整理一下。(找了一下發現網路上幾乎沒什麼人討論這本書)
選前兩個禮拜,我把一年多前買的這本書看了一下。作者是美國的經濟學家,這本書他以經濟學的角度,也就是政治經濟學來解釋選民的非理性。嚴格來說,他其實是提出一個新的理論 : 理性的非理性 (Rational irrationality)
之前看政治相關書籍大概還能看懂,但加上經濟學就難多了,所以有些地方也沒辦法了解通透,大概把重點整理一下。(找了一下發現網路上幾乎沒什麼人討論這本書)
而野村壽司不僅是台北少數正統江戶前壽司 (握壽司是江戶即東京發明,相對於關西的押壽司,特色是生魚片會先漬過或是刷上特製醬汁),更驚人的是裡面的海鮮食材九成以上自日本空運,用水是富士山地底四百公尺的伏流水,壽司米更從日本北海道與四國進帶殼生米至台灣,然後再以精米機精米,聽到這我嚇得嘴都快合不攏了,也難怪價格如此驚人。
以前雖然也喝過些清酒或燒酎,像是玉乃光、月桂冠、八海山、綠川、大河一滴、玄庵等,只覺得爽口好喝,但未曾細細品嘗。前陣子開始想好好地品嘗清酒,到台北經銷商逛了一下,發現了這款大名鼎鼎的"獺祭"純米大吟釀,原先只想買一瓶,但剛好還有一盒組合版的,不覺大喜,毫不猶豫就買了。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每年到了這天,我總會想起我的外公。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外婆家,總會看到外公忙完一整天後一個人靜靜坐在客廳,以手指從厚厚的腳掌上撕除死皮。沒錯,我的外公是農夫,這樣的動作很是平常。印象裡外公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看見孫子就算開心,也總說不上幾句話。
記住了,就是永遠。
結束了,就是開始。
雖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但卻是我最後一部看完的金庸小說。
只因我一開頭便從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金庸寫作技巧已較成熟的作品看起,當我最後翻開書劍恩仇錄時,實在看不下去,幾次均半途作廢,最近終於鼓起勇氣將她仔細看完了。全書看來仍有描摹古典武俠小說的痕跡,開頭雖然生動不足,但往後讀下去有漸入佳境之感,亦有可得之處。全書最成功之處,我覺得在於恢弘的時空 (回疆) 描繪,文泰來形象的塑造,與李沅芷的苦戀。
從十二月到三月,薔薇花科 (梅花、櫻花、梨花、李花、桃花與杏花) 百花綻放,告訴人們春天的來臨。然而對都市長大的人們 (也包括我) 來說,這些花看上去有些相似,容易搞混。直到近來有幸常往山裡跑,才漸漸學會如何分辨。網路上已經有不少文章介紹如何分辨,但我覺得仍是不易。以下我會用自己拍攝的照片來分享心得,不提一些專業名詞,供大家參考。
網路上有些會教人看花色、葉子、花期或樹型來辨認,但這些都不一定準確(比較確定的是梅花一定最早開),我想在沒開花時大部分人也不會有興趣去看這些樹,所以也不必去認他們的葉子(實際上要辨認也有些難度)。
自我開始出國,除了日本以外,總想去一些歐美以外擁有古文明的國家,所以去了印度、土耳其等等,雖然去了不少國家,但美國則從未考慮。今年剛好有一個月的休假,原本有些懶,但想想以後也不容易有長假,還是決定出國玩吧。這幾年對歐洲漸漸瞭解,而從小我們印象裡很熟悉的美國,想想也該去體會一下吧。或許不少人都去過美國了,姑且紀錄一下我在美國的所見所感。
1. 龐大: 如果你問去過美國的朋友,十之八九都會說美國什麼東西都很大,但沒身歷其境,你無法體會到底有多大。地大,湖大,瀑布大,車子大,超市裡許多食物也都很大,而且是大得驚人的那種大,60公分長的火腿、比兩個臉還大的蛋糕...卻大得單調。
颱風天簡單分享一下這款新豆。這是買磨豆機時店家送的,原來看到是巴西豆,心裡也不以為意。因為巴西豆大多是以甜香帶奶油香為主,酸味少香氣口感均較單調。但今天試了這款豆竟完全顛覆我對巴西豆的印象。
乾香: 以奶油香、杏仁核果香與油質香為主,微帶熱帶水果香,有點像鳳梨,亦略有麥芽香
最近因緣際會,認識了這個從來都未聽聞、卻與台灣有相當大淵源的日本人根本博。他是二戰時的日本軍官,1949年古寧頭戰役被刻意隱瞞遺忘的幕後功臣。
小時候在學校念歷史,提到古寧頭大捷,課本與老師總是繪聲繪影地描述這場戰役多重要,而我們的國軍多英勇等等。而我一直以來總感困惑,為什麼在中國軍紀散亂、被共軍打得落荒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突然之間就能打了勝仗? 況且此前他們對島嶼戰根本不熟悉。原來是這位日本軍官根本博所提出的戰術,才能殲滅共軍而大勝。
在我小時候 (大學時代),也就是2000年初期,天母一帶有很多相當有特色的餐廳,那時候提到台北的美食,天母也算是一大重點區,並不比東區遜色。曾幾何時,縱然人潮洶湧依舊,但隨著不少店鋪接連消失,這些餐廳亦無法倖免,美食版圖的重心也逐漸轉移至東區、中山與內湖了。天母的沒落,是能從空氣中嗅得到的。以下是記憶裡天母曾經出現過而我也拜訪過的歐式餐廳,或許還有少數消失的餐廳是我不知道的吧。
歐式:
石牌天母一帶,是除了家鄉外我待過最久的地方。臨別之際不禁回想了過去十餘年來曾去過的餐廳 (這裡的餐廳大多去過了),哪一家還想再度造訪呢? 不知為何,第一個想起的不是歐陸料理,亦非日式餐廳,而是番紅花印度料理。
人潮庸攘,餐廳更迭,同時也見證了天母的興衰。不少美味而具有特色的餐館,一家接著一家伴隨回憶一同消失了,是新的餐廳怎麼也取代不了的。我想趁還想得起時,好好記錄下這些陪我走過青春歲月的美味。
現在巴西2014 FIFA 世界盃足球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我不禁想起第一次有印象的世足賽是1998 法國那屆,那年正好高一暑假,閒來無事,剛好電視播了幾場,也就看了一下。當時還不太懂足球,印象中法國的席丹(Zidane)很強,控球頭槌都十分出 色。那年也因為世界盃做了件蠢事...。接下來2002年由日韓舉行,那時大一,因為時差相近比賽時間正常,很多同學也有看,於是跟著看了滿多場。以後到 今年以前的世足上再也沒看過這麼多場比賽了。
南美料理在台灣並不多見,最近世足正熱,也剛好在雜誌上看到它的介紹,於是便來這家阿根廷餐廳體驗應景一下。
店名"Gaucho" (高卓人) 指的是南美一個種族,為西班牙人與印地安人混血而成。他們保有些許印地安傳統,也帶有高加索人的輪廓,生活習慣有點像北美的牛仔,是南美洲很重要的一個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