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緣際會,認識了這個從來都未聽聞、卻與台灣有相當大淵源的日本人根本博。他是二戰時的日本軍官,1949年古寧頭戰役被刻意隱瞞遺忘的幕後功臣。

小時候在學校念歷史,提到古寧頭大捷,課本與老師總是繪聲繪影地描述這場戰役多重要,而我們的國軍多英勇等等。而我一直以來總感困惑,為什麼在中國軍紀散亂、被共軍打得落荒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突然之間就能打了勝仗? 況且此前他們對島嶼戰根本不熟悉。原來是這位日本軍官根本博所提出的戰術,才能殲滅共軍而大勝。

關於根本博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1949 古寧頭戰役日本指揮官-根本博

youtube影片: 金門擎天廳、馬祖北海坑背後老蔣「覆面部隊」白團之謎!1021101

馬祖坑道密佈,日本軍事顧問「白團」與根本博,功不可沒

為台灣守住金門的「倭寇」-根本博(管仁健/著)

日人訪問當年當事者後代,寫成了一本書: "為義捐命:拯救台灣的日本影武者根本博"

簡單介紹一下根本博,1891年生,福島縣出身,日本陸軍大學34期畢業,在二戰末期是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兼駐蒙軍司令官,軍階至日本陸軍中將。日本戰敗後為使當地數萬日本僑民得以撤退回國,不遭蘇聯軍加害,率軍團與蘇聯蒙古紅軍與八路軍於張家口血戰三天三夜,終使數萬日本僑民得以安全返國。戰敗後他沒有被中國列為戰犯,因此得以回國。1949年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當時他想到了這個人(據說他與蔣介石本來就是舊識,但實際上二戰後國民黨與共產黨爭相接收在中國的日軍錙重,滯留中國的日軍多半聽命於蔣介石,而蔣介石亦藉由不將某些日本軍官列為戰犯作為恩情,讓這些日本軍官"知恩圖報"為己所用,包括岡村寧次,他就是1945年在中國南京受降典禮上代表日本簽字的日本大將),於是派人到日本請他至中國協助對抗共軍,他還帶了六位軍士兵前來,無奈蔣介石的軍隊敗得太快,他最後是到了基隆,這時蔣介石的軍隊也敗逃至台灣。在台化名為"林保源",有保住中華民國根源之意。蔣介石授予他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軍階。

他來台灣時已是1949年10月,當時沿海軍情緊急,蔣介石令他到金門支援,他到金門後探勘地形,即建議蔣介石如硫磺島般在地下挖築坑道,以為久守之計。 (硫磺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美軍傷亡人數大於日軍的戰役,當時日本已無航母艦隊支援,即喪失海空軍優勢,守將粟林忠道命士兵挖坑道堅守,最多至地下九層,令美軍以數百萬發砲彈狂轟爛詐仍無法傷及日軍主力) 很快地10月24日共軍就沿廈門往金門直撲而來,當時國民黨軍隊本想阻敵於海上,但根本博阻止了。他認為共軍氣勢正盛,建議像嚴島合戰 (1555年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元就與陶晴賢於嚴島會戰,毛利軍勝利,奠定了毛利家興盛數十年之基礎) 般讓己軍撤退使共軍登陸於沙灘,以海空軍擊沉共軍船隻斷其退路後,再誘敵深入集中圍殲。這個戰術奏效,大多數共軍被殲滅,少數共軍進入民宅負隅抵抗,國民黨軍隊本想燒了民宅,但根本博以為不應傷害百姓,建議故露缺口讓共軍逃脫後再予以攻擊。

這場戰役是國民黨軍隊極少數大勝共軍的戰役。這場戰役對台灣重不重要? 我想應該是吧。如果當時金門被突破,共軍定會直撲台灣,當時美國或許不會袖手旁觀(美國第七艦隊直至韓戰爆發時才協防台灣),但台灣與島上人民絕對會受到波及,因此根本博功不可沒。而因根本博建議在金馬修築地下坑道,也使得金門後來在八二三炮戰中能承受大量砲擊並減低傷亡,他本人則於1952年回到日本。1947年中國政府為慶賀英國伊莉莎白公主(後來的伊莉莎白女王)大婚送了景德鎮官窯燒製的花瓶。蔣介石自己留了一對,他還把將其中一隻送給根本博。實際上蔣介石一心想反攻大陸,他也心知肚明手下的軍隊素質根本打不了仗(精銳部隊大多在國共會戰時期被殲滅或投降共軍了),因此除了美軍顧問團外(武器技術支援),他還請了日本軍事顧問團,也就是所謂的白團(成員都是二戰時日本高階軍官,最初是透過岡村寧次聯繫),目前我們的刺槍術、單兵作戰訓練、徵兵與預官制度均由白團所制定,他們也先後訓練了許多國軍軍官,最有名的就是郝柏村,他們甚至還幫蔣介石擬定了反攻大陸的計畫,當中有類似神風特攻隊的建議。看來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恨還是遠大於日軍哪。此外還有德國軍事顧問團,國軍的"踢正步"與情報系統就是習自於他們。

這段被隱沒的歷史,讓我感到訝異,國民黨政府到底隱瞞或竄改了多少歷史呢? 我們的歷史課本,只怕自清末開始就不能相信了吧。如今回顧這段歷史,再對照我們與中國的情勢,不禁令人唏噓。一生堅決反共、含恨而終的蔣介石如若地下有知,看到這些徒子徒孫們如今爭先恐後地捧中共的LP,不知做何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in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